丰富的教育课程+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心理辅导 感恩教育 行为矫正 特长培养 励志教育 德行教育
1孩子入学,专业心理老师一对一心理辅导,发掘问题根源,定制教学方案!
2半封闭式军事化教育,改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,使学生具有自我控制能力!
3专业同步文化辅导,在改变自身行为习惯的同时,文化课程同步补习!
4生活体验式教育,让学员亲身参加田间劳作,方知父母生活艰辛!
5感恩辅好孩教育,让孩子学会感恩,用感恩之心去回报生活,回报父母!
给自己 “情绪缓冲期”
选对 “沟通场景”,减少孩子戒备
一起收拾书桌、叠衣服(动手时大脑更放松,孩子更容易开口);
带孩子去小区散步、买他爱吃的零食(户外环境能减少压迫感);
陪 younger 孩子玩积木、拼图(边玩边聊,孩子不会觉得 “这是一场严肃的批评”)。
若怀疑孩子在学校受委屈:“今天没去学校,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什么让你不舒服的事了?比如和同学闹矛盾,或者老师批评你了?”
若担心孩子学习受挫:“你之前说数学听不懂,今天是不是上课又没跟上,觉得有点累,所以不想去学校了?”
若孩子不愿说细节:“没关系,不想说具体事也可以,你可以告诉我,今天没去学校的时候,你心里是觉得轻松,还是有点害怕呀?”
若孩子说 “被同学欺负,所以不敢去”:别马上说 “你怎么不告诉老师?”“为什么只欺负你?”,而是先听他说完,哪怕过程中你有疑问,也等孩子讲完再问。
若孩子说 “上学没意思,不如去网吧玩”:别立刻骂 “你就知道玩!”,而是先听他说 “为什么觉得上学没意思”—— 是听不懂课,还是觉得没目标?
孩子的原因 | 错误回应(说教) | 共情回应(接纳感受) |
“数学听不懂,去了也没用” | “听不懂就更要去学啊!你就是懒!” | “数学一直听不懂,每次上课都像‘听天书’,肯定特别挫败,换作是我也会觉得没劲儿。” |
“同学都不跟我玩,去学校很孤单” | “你主动点跟同学说话啊!别总等着别人找你!” | “在学校没人一起玩,看着别人都成群结队,心里肯定特别难受,妈妈小时候也有过这种感觉。” |
“爸妈总吵架,我不想在家,也不想去学校” | “我们吵架跟你有什么关系!你管好学习就行!” | “爸妈吵架让你觉得害怕又心烦,连家都不想待,更没心思去学校,是爸妈没做好,对不起。” |
共情的魔力:当孩子觉得 “我的感受被看见”,才会愿意听家长接下来的建议,而不是抵触 “你又在教我做事”。 |
一起分析 “逃学的后果”,但别恐吓
和孩子约定 “下次遇到问题的应对方法”
若因 “被欺负” 逃学:“下次再有人欺负你,第一时间告诉老师,或者课间用电话手表给妈妈打电话,我们当天就解决,好不好?”
若因 “听不懂课” 逃学:“以后每天放学,我们花 10 分钟一起看今天的课堂笔记,你不懂的地方妈妈陪你查资料,要是还是不懂,咱们就跟老师说‘能不能再讲一遍’,不用怕。”
若因 “情绪不好” 逃学:“如果早上起来觉得特别不想去学校,你可以跟妈妈说‘我今天有点难受,想在家调整半天’,我们一起跟老师请假,不用偷偷不去。”
给孩子 “积极的心理暗示”,重建信心
“不管是学习跟不上,还是和同学有矛盾,爸妈都会和你一起面对,咱们慢慢解决,不用你一个人扛。”
“这次没去学校没关系,咱们找到原因了,下次遇到问题按约定的办法做,肯定会越来越好的。”
别翻旧账:只聊 “这次逃学”,别提 “上次你也逃课”“你以前就不爱上学”,否则孩子会觉得 “你就是想抓我把柄”。
别对比他人:别说 “你看 XX 同学多听话,从来不会逃学”,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,对比只会让孩子更自卑。
别边沟通边玩手机:哪怕孩子说的内容你不感兴趣,也要放下手机认真听 —— 分心会让孩子觉得 “你根本不在乎我”。
别强迫孩子 “立刻认错”:如果孩子暂时不愿说 “我错了”,别逼他,只要他愿意聊原因、定办法,就是进步,认错可以慢慢引导。
别把沟通变成 “说教大会”:比如孩子说 1 句,家长说 10 句,从 “逃学不对” 讲到 “将来没前途”,孩子会左耳进右耳出,甚至反感。
“留白沟通”:给孩子写一张纸条,比如 “妈妈知道你现在不想说话,没关系,我把牛奶放在桌上了,如果你想聊,随时来找我,我一直都在”—— 文字沟通能减少面对面的压力,适合内向或抵触的孩子。
“第三方搭桥”:如果孩子愿意跟外婆、舅舅或好朋友聊,可以请他们帮忙问问原因(提前跟第三方说 “别批评孩子,只听他说”),再把情况反馈给你,后续家长再跟孩子沟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