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贵州君航素质教育学校,专注青少年成长教育!
贵州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贵州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

丰富的教育课程+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心理辅导 感恩教育 行为矫正 特长培养 励志教育 德行教育

  • 1孩子入学,专业心理老师一对一心理辅导,发掘问题根源,定制教学方案!

  • 2半封闭式军事化教育,改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,使学生具有自我控制能力!

  • 3专业同步文化辅导,在改变自身行为习惯的同时,文化课程同步补习!

  • 4生活体验式教育,让学员亲身参加田间劳作,方知父母生活艰辛!

  • 5感恩辅好孩教育,让孩子学会感恩,用感恩之心去回报生活,回报父母!

孩子逃学不读书怎么办
来源:   作者: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9-26
一、第一步:先 “稳情绪”,再 “问原因”—— 避免把孩子推得更远孩子逃学后,家长最容易陷入 “愤怒指责”(如 “你竟敢不去上学!”),但此时 **“先关心安全,再探究原因”** 才是关键,否则孩子会因害怕批评而...

一、第一步:先 “稳情绪”,再 “问原因”—— 避免把孩子推得更远

孩子逃学后,家长最容易陷入 “愤怒指责”(如 “你竟敢不去上学!”),但此时 **“先关心安全,再探究原因”** 才是关键,否则孩子会因害怕批评而隐瞒真相:
  1. 见面先给 “情绪缓冲”

若孩子逃学回家,先别急着追问,可递一杯水、说一句 “今天没去学校,是不是遇到什么难办的事了?不管怎样,你安全回来就好”—— 先让孩子感受到 “家长关注的是我,不是只在意上学这件事”,减少抵触心理。
  1. 用 “具体问题” 代替 “抽象批评”

避免问 “你为什么逃学?”(易让孩子沉默),改用 “今天早上没去学校,是在学校遇到不开心的事了,还是觉得上学没意思呀?”“如果学校有让你不舒服的地方,跟爸妈说说,我们一起想办法”—— 把问题拆成 “学校环境”“学习感受”“社交情况” 等具体方向,引导孩子说出真实想法。
  1. 不翻旧账,不贴标签

哪怕孩子之前有过逃学,也别说 “你怎么又逃学,屡教不改”,而是 “这次和上次比,是不是遇到了不一样的问题?我们一起解决这次的问题就好”—— 避免孩子因 “被定性为坏孩子” 而破罐破摔。

二、第二步:拆解 “逃学根源”—— 不同原因对应不同解法(附表格)

逃学不是 “孩子故意叛逆”,而是 “用逃避应对问题”,需先找到孩子 “不想去学校” 的具体原因,才能精准干预:
常见逃学根源
家长核心应对方法(家庭 + 学校协同)
1. 学校里 “待得难受”(被欺负、社交孤立)
- 家庭端:教孩子 “小问题自己应对,大问题找帮助”—— 比如被同学起哄,可直接说 “你们这样我不舒服”,若无效,当天就告诉老师 / 家长;- 学校端:当天联系班主任,明确要求 “关注孩子的课间社交”(如是否有同学故意排挤),必要时让老师调整座位、安排友善的同学主动和孩子互动。
2. 学习 “跟不上”,怕被批评(成绩差、听不懂课)
- 家庭端:和孩子一起 “降低学习目标”—— 比如数学听不懂,先从 “每天听懂 1 个知识点” 开始,家长陪孩子用 10 分钟复盘当天课堂内容,不会的一起查资料,避免因 “听不懂” 产生挫败感;- 学校端:和老师沟通 “暂时减少孩子的课堂提问压力”,比如先让孩子回答简单问题,答对后老师及时表扬,帮孩子重建 “上学能获得成就感” 的认知。
3. 觉得 “上学没意义”(迷茫、无目标)
- 家庭端:用 “职业体验” 唤醒兴趣 —— 比如带孩子去之前提到的织金卫校、贵州铝业技师学院参观,看 “学护理能帮别人”“学电气能修设备”,让孩子知道 “上学是为了掌握能解决问题的能力”;- 学校端:让老师推荐孩子参加学校的兴趣社团(如手工、篮球、广播站),让孩子在 “非学习场景” 中找到归属感,觉得 “学校有吸引我的地方”。
4. 家庭有 “隐性压力”(父母吵架、过度期待)
- 家庭端:先解决家庭内部问题 —— 比如父母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,若对孩子成绩有期待,可说 “爸妈希望你上学,是因为想让你有更多选择,不是必须考高分”;- 学校端:让班主任多和孩子聊 “家庭之外的话题”(如喜欢的球星、动漫),帮孩子暂时脱离家庭压力,感受到 “学校是安全的空间”。

三、第三步:家校协同 —— 用 “规则 + 支持” 堵上 “逃学漏洞”

光靠家庭干预不够,需和学校配合建立 “双重保障”,既让孩子知道 “逃学有后果”,也让他感受到 “上学有支持”:
  1. 家庭:设定 “清晰且有弹性” 的规则

    • 制定 “上学底线”:比如 “每天必须去学校,若实在不想去,早上起床后要先和爸妈说,我们一起跟老师请假,不能偷偷不去”—— 避免孩子因 “不敢说” 而逃学;

    • 规则配套 “正向激励”:比如连续一周按时上学,周末可满足孩子一个小愿望(如去公园玩、买喜欢的书),用 “奖励” 强化 “上学是正确选择” 的认知,而非只靠惩罚约束。

  1. 学校:给孩子 “专属支持”,减少逃学诱因

    • 让老师做 “孩子的校园联系人”:比如和老师约定,若孩子当天在学校情绪低落,老师可课间找孩子聊 5 分钟,或让孩子课后去办公室帮忙(如整理作业本),让孩子觉得 “在学校有人关注我”;

    • 调整 “学习节奏”:若孩子因听不懂课逃学,可让老师帮忙圈出 “课堂重点”,家长晚上陪孩子针对性复习,避免孩子因 “全程听不懂” 而放弃上学。

四、第四步:应对 “严重情况”—— 别硬扛,找外部帮助

若孩子出现 “频繁逃学(一周超过 2 次)、逃学后夜不归宿、因逃学接触不良人员” 等情况,需及时引入外部力量,避免问题升级:
  1. 优先找 “学校心理老师”

学校心理老师更了解青少年心理,可通过一对一辅导帮孩子梳理情绪(如害怕被欺负的恐惧、对学习的抵触),同时教孩子 “如何应对校园里的难题”(如被排挤时的沟通技巧)。
  1. 联系 “社区青少年服务站”

多数社区有免费的青少年辅导资源,可申请 “个案跟进”—— 比如社区工作人员会定期和孩子见面,带他参加社区活动(如志愿者服务、手工课),帮孩子建立 “除了逃学,还有其他有意义的事可做” 的认知。
  1. 必要时找 “专业心理咨询师”

若孩子逃学伴随 “情绪抑郁、拒绝沟通”,可联系当地医院心理科或青少年心理机构,通过专业干预解决深层心理问题(如社交恐惧、低自我价值感),避免问题从 “逃学” 演变成 “长期休学”。

五、关键提醒:别等 “逃学多次” 才干预,早期信号要警惕

很多逃学行为不是突然发生的,而是有 “早期信号”,家长若能及时发现,可避免问题恶化:
  • 信号 1:早上起床拖延、说 “身体不舒服”(如头疼、肚子疼,但去医院检查无异常);

  • 信号 2:放学回家后不愿提学校的事,提到老师 / 同学时情绪低落;

  • 信号 3:偷偷藏手机、放学晚归,借口 “学校留堂” 但老师说没有。

一旦发现这些信号,当天就和孩子聊 “是不是学校有让你不开心的事”,当天联系老师确认情况 ——早干预 1 天,比逃学后补救 10 天更有效


阅读:42次
微信咨询

微信咨询

招生咨询

招生咨询

电话

微信

报名

顶部

左侧浮动图片